江苏苏州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,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(公元502-519年),距今已有1400多年。原名“妙利普明塔院”。唐代贞观年间,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,改名寒山寺。1000多年内江苏苏州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(一说是7次),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。历史上江苏苏州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。寺内古迹甚多,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,寒山、拾得的石刻像,文徵明、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。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、庑殿(偏殿)、藏经楼、碑廊、钟楼、枫江楼等。
南宋绍兴四年(1134年)僧法迁重建寺院。该寺曾多次毁于站火。现存殿宇多为清代重建。1954年初曾进行全面整修,并移建宋仙洲巷某宅花蓝楼于寺中,恢复“枫江第一楼”旧额。1995年,建于寺后逾42米的五级四面楼阁式仿唐佛塔“普明宝塔”落成,成为枫桥景区的标志性建筑。 寺院坐东朝西,占地约1.06万平方米。大雄殿正中设须弥座,上供如来佛坐像,左右立阿难、迦叶胁持。两侧沿墙列坐鎏金铁罗汉十八尊,神态各异,为明代成化年间所铸。左右设钟鼓,钟系仿唐式青铜乳头钟,是日本人士于光绪三十二年送来供奉的。 藏经楼在殿后,面阔三间,两层,硬山造,下层左右各接单坡顶禅房一间,并前伸作卷棚歇山顶,相对似两厢。楼下额寒拾殿,供寒山、拾得塑像,扇面墙嵌千手观音像碑,为清嘉庆年间物有苏州状元石韫玉题字。左右壁面嵌石刻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》38方,南宋,1246年张即之行书,后有董其昌、林则徐、俞樾等11人题跋。 寺内有俞樾书唐张继《枫桥夜泊》诗石刻,以及历代名人如唐寅,文征明,康有为,锣聘等的诗问。
江苏苏州寒山寺现为佛教活动场所。唐诗人张继途经枫桥,写下了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,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”的名句,从此诗韵钟声千古传颂。如今每到新年,人们都有到江苏苏州寒山寺听钟声,以抛弃烦恼忧愁的习俗。
本文是由铜像厂家原创,转载请标明http://www.cnfaqi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