镇江东北大江中,一山如碧玉浮于江天,峭壁嵯峨,林木葱茏,此即号为中流砥柱的焦山。山不高不大,却素以山藏古寺,石碑林立而出名。与“金山寺裹山”相映,向有“焦山山裹寺”之说,小小一个岛,曾有十三处寺字罗布。
江苏镇江定慧寺始建于二世纪末叶东汉献帝时,清康熙时取“由戒生定,由定生慧”之意,改名为定慧寺。定慧寺为焦山最大寺院,也是镇江最大最好的古刹,虽经几度兴废,唐式建筑宏伟秀丽,殿堂俱全,有房屋二百余间。江苏镇江定慧寺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。原名普济寺,宋朝时称普济禅院,元代改称焦山寺,清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将春改名为"定慧寺",一直沿用至今。"定慧"二字,取于佛家"由戒生定",因定发慧和寂照又融,定慧均等之意。"定",即去掉一切私心杂念,思想高度集中;"慧",即由"闻、思、修"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。"定慧"二字是佛家修行之纲领,可见"定慧"二字颇有深意。定慧寺规模宏大,明代为全盛时期,有殿宇98间、和尚3000人,参禅的僧侣达数万人,加上定慧寺两旁还有18个庵寺,称"十八房",故在佛教禅寺庙中有着显赫地位,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,曾有"十方丛林"、"历代祖庭"之称。
定慧寺的山门朝南,面对象山,游人在此展望,富有"大江东去,群山西来"之感。山门高度虽然不大,但颇为古色古香,庄严典雅。门前有一对明代石狮在镇守山门,威武森严。门楣上有"焦山定慧寺"匾额,为茗山大佛师亲书。山门两旁悬挂有一副颇有气魄的楹联:"长江此天堑,中国有圣人"。在山门迎面的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缵宗所题的"海不扬波"四个大字,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。走进山门,穿过天王殿,定慧寺天王殿前有一座木结构的古式方亭,亭中竖立一块石碑,碑面上刻有乾隆第一次南巡时作的《游焦山歌》,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《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》。因是皇帝手书刻碑建亭,故名"御碑亭"。
本文是由铜像厂家原创,转载请标明http://www.cnfaqi.com/